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 麦积区开展校园地震应急演练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2025-04-10 12:55:00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 为切实提升校园防震减灾能力,增强师生应急避险意识,4月9日上午,麦积区地震局联合区教育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及区红十字协会等部门,在建新路幼儿园开展地震知识培训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活动紧密围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五个一和甘肃省“科普入校园 平安佑陇原”九个一主题活动要

  • 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助残扶困公益市集开业

    2025-04-02 12:4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为全力搭建助残扶困的公益平台,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党委于近期接连举办三场 “爱心点亮新起点”公益市集活动。在“两社三中心”工作指引的有力推动下,活动分为三大主要区域,展现了社区运营的全新理念,秉持“小生意 + 大公益”的核心理念,紧密围绕居民服务需求这一导向,致力于强化社

  • 春日联谊绽放青春活力 杭州侨界青年共赴这场浪漫之约

    2025-04-21 19:49:00

    4月20日下午,“侨青荟·春之季——杭州侨界青年联谊派对”在杭州师范大学启幕。全市300余名侨界青年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侨青专属的春季之约。联谊派对活动精心设置了互动体验、露营休闲和拓展运动等七大板块,通过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满足青年群体的社交需求。在露营休闲区,青年们围坐畅谈,感受春日暖阳。拓展运动

  • 义务植树添新绿

    2025-04-11 10:04:00

    春回大地催新绿,护绿造林正当时。4月7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镇产业园社区组织志愿者、居民开展“义务植树添新绿 绿色家园齐共筑”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护绿意识,增进邻里间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营造绿色、和谐的居住环境。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宋向华 通讯员 杜秀娟 和建强 摄)丨编辑:于

  • 现场讲解+互动体验!惠东这场“百千万工程”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2025-04-03 16:35:00

    4月1日至2日,惠东发布联合《羊城晚报·惠州文脉》开展聚焦“‘百千万工程’,宣传进‘千家万户’”镇街村宣传系列活动第三站走进吉隆镇平政村、九龙峰旅游区平江村、铁涌镇油麻地村、黄埠镇盐洲社区及稔山镇范和村,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以“现场讲解+互动

  • 实现开门红!上海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1%

    2025-04-24 00:11:00

    4月23日,上海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今年前三个月,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上涨5.1%,达到1.27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去年。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9%,第三产业同比上涨5.6%。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体量最大、增速最高。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上海显著特色。总的来看,随着

  • “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 将于4月16日至20日举办

    2025-04-14 08:00:0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卢佳圳、通讯员詹苹苹报道:4月16日至20日,广州市越秀区将以“兰缘盛荟·花开越秀”为主题,结合第137届广交会契机,在广州兰圃、越秀国际会议中心等地举办文旅周系列活动,围绕“十雅”“国潮”“匠艺”“数智”四大板块,融合科技、商贸、非遗等元素,展现传统与时代交融的越秀风貌。古风十雅

  • 山东大学(威海)公益团队举办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活动

    2025-04-04 19:2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4日讯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威海)"以画疗心"公益团队联合威海高新区管委会和社会各爱心企业,于4月2日~6日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举办"海纳百川,看见不同"主题公益活动。活动通过孤独症儿童画作展览、互动艺术体验、公益演出与义卖等形式,搭建起公众与孤独症群体情感共

  • 用吟唱方式打开诗词文赋,传递传统文化之美

    2025-04-28 18:24:00

    “相较于诗,词的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可以为入乐吟唱营造更多空间。散文吟唱则比较难,普及性更弱一点。赋的入乐则有着句式变化、速度变化的张力。”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孙红杰,亮相今年新推出的沪上书香品牌行知唱读会,通过唱读示范、互动体验等方式,带读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他从“读、吟、唱”三者关系切入,深入浅出

  • 瑞丽:“胞波美·安全行”志愿服务活动搭起中缅防灾互救“连心桥”

    2025-04-14 17:01:00

    4月1日,瑞丽市妇联联合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金色缅桂花志愿服务队”,走进瑞丽市滨南环卫公司,为19名缅籍环卫工人开展了一场“语言无障碍、知识有温度”的应急救灾知识培训,用实际行动续写中缅胞波情谊的新时代篇章。针对缅籍工人多来自山区的实际情况,志愿者团队特别配备缅语翻译,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山乡俚语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