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方食闻】温室“猫冬”破季产!“四川造”罗氏沼虾冬季将端上百姓餐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6:03:00    

本网讯 8月26日,走进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诚意科技稻虾产业园,养殖车间内整齐排列着一个个长6米、宽1.5米的养殖池。俯身细看,不深的池水中,罗氏沼虾鲜活蹦跳,充满生机。

“目前建成的3个养殖车间,共设有88个养殖池。”产业园负责人袁双江介绍,该项目3月开工建设,7月完成主体工程,8月已有部分车间的养殖池蓄水投虾,预计可养殖罗氏沼虾超2万斤。

罗氏沼虾又名“台湾大头虾”,体型可达手掌大小,远超常见小龙虾,以“个头大、肉质嫩、虾膏虾黄营养丰富”著称。这种原产于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虾类,近年来在川渝市场颇受消费者青睐。不过,传统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在四川面临“越冬难题”——村民何铠飞解释,罗氏沼虾对温度敏感,低于16℃便无法正常生长,而每到冬季,川南地区气温常降至10℃以下,导致四川冬季的罗氏沼虾只能从广东、福建等地空运而来,售价较平时高出80%左右。

这一市场痛点,让袁双江萌生了创新养殖模式的想法。去年9月,在300亩稻田罗氏沼虾收获季末期,他思考:“既然虾对温湿度要求高,能不能建个恒温车间打破季节限制?”随后,他专程前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特色淡水鱼综合试验基地考察学习,同年11月便在分水岭镇的基地搭建起“试验池”,通过电加热系统将水温稳定控制在22℃。试验结果超出预期:不仅“试验虾”长势良好,还成功实现了虾苗培育。

如今,恒温养殖车间的投用,让素有“淡水虾王”之称的罗氏沼虾在四川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将彻底改变冬季“一虾难求”的局面。分水岭镇副镇长伍慈表示,为推动项目落地,当地政府创新服务模式,组建项目专班靠前服务,针对建设难题开展专门会商,提供产业专业政策指导,确保项目建设与生产运营高效同步推进。

恒温车间的价值还不止于冬季产虾。袁双江做过统计,以往当地养殖户每年春节后从广东、广西购置虾苗,运输损伤率超10%,加上虾苗适应本地环境的损耗,整体存活率仅70%左右。而养殖车间建成后,预计每年冬季可培育虾苗超1亿尾,养殖户不出镇就能买苗,虾苗损伤率可降至3%,运输成本也能降低20%以上。

今年11月,首批2万斤罗氏沼虾将从稻田“搬”进温室,届时,“四川产”罗氏沼虾将首次在冬季端上本地百姓的餐桌。

(王继发)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