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原沃土 智绘丰景 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青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1:15:00    

8月30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北京数字三农科技联合发起,首席合作伙伴云天化股份大力支持的丰收全景全媒体宣推活动——“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以“高原沃土 智绘丰景”为主题,从西宁高原明珠塔出发,走进大美青海,在欢快的藏族舞蹈声中开启了高原沃土上的丰收之旅。本次活动通过丰收中国万里行、中国三农发布、农视网等三十余个平台全网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直播总观看量达917.7万人次。

图:藏族舞蹈表演

西宁冷凉蔬菜 铺就富民增收路

青海省西宁市素有“中国夏都”的美誉,近年来,西宁市将冷凉气候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生动演绎着从“凉资源”到“热经济”的精彩蜕变。

在西宁市湟中龙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播走进1300亩的菜苔种植基地,探访高原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和采摘流程。这里依托“气候冷凉、紫外线强、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培育出色泽鲜亮、口感脆嫩的菜苔,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湟源县日月乡山根村湟源青翠青蒜苗种植合作社,6000亩种植基地喜获丰收,鳞茎鲜嫩、色泽深绿、辛香浓郁的青蒜苗受到市场青睐。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产业化运营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主播现场参与挖蒜、品尝青蒜苗美食,以直观视角生动展现“湟源青蒜苗”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图:湟源青蒜苗喜获丰收

匠心传承产业 三产融合向“新”出发

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大地上,牦牛经济也正从单一养殖向三产融合迈进。

在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主播走进集精深加工与文旅体验于一体的“阳光工厂”,实地揭秘牦牛肉10道净制工艺。通过打造牦牛文化馆、工业旅游体验区、牦牛全宴等多元业态,这里实现了从“一块牦牛肉”到“加工+文旅+品牌”全面发展的跨越,成为青藏高原“工业旅游新名片”。在青海三江韵乳业,主播实地探秘青海传统老酸奶的传统制作工艺。近年来,三江韵坚守传统“无添加”工艺,融合创新口味,研发推出水果捞拉丝酸奶、咖啡酸奶、手摇酸奶等新品,将古老酿造智慧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展现出高原乳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突破的发展活力。

图:可可西里“阳光工厂”

科技赋能高原农业 助力小麦油菜增产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主播走进麦田与油菜种植基地,实地体验小麦“互助红”与油菜的科学种植成果。

针对高原小麦易受低温、干旱影响及特定养分需求,云天化为当地小麦量身定制全程种植解决方案,并提供农技指导与跟踪服务,助力农户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在麦田里,云南云天化西北大区副总经理梁任祥进一步阐释了“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理念。他表示,云天化结合青海地区高原和生态环境保护特点,通过推广科学施肥、土壤改良、肥效优化等综合措施,有效助力作物健康成长与增产增收,为青海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图:云南云天化西北大区副总经理梁任祥(右)

在油菜种植基地中,云南云天化西北大区青藏区域经理杨梅姓通过现场讲解,生动介绍油菜科学施肥关键技术,并详细解析两种定制化营养套餐方案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图:云南云天化西北大区青藏区域经理杨梅姓(左)

非遗文化点亮河湟底蕴 丰收会客厅共话愿景

西宁非遗馆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集中呈现了青绣、唐卡、河湟皮影、西宁老八盘等非遗项目。主播与非遗传承人互动,深入体验了河湟皮影的幕后故事、生动传神的面塑制作、精巧细腻的河湟剪纸技艺,以及色彩浓烈、层次分明的河湟刺绣,展现非遗文化为农业与丰收注入的深厚内涵与底蕴。

图: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秀玲(左)

在“丰收会客厅”环节,主播与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秀玲展开深度对话,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技赋能、联农带农机制等话题进行交流。杨秀玲表示,西宁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打造目标,依托高原生态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西宁力量。

此次丰收之旅,不仅是一场对丰收景象的生动记录,更是一次对高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度触摸。生活在高原沃土上的人们用“凉资源”点燃“热经济”,用“绿科技”守护“黑土地”,用“老传统”书写“新故事”,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收画卷。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