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当海北州的非遗瑰宝与特色物产相遇,“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海北专场活动便成了一场兼具视听震撼与烟火气息的文化盛宴。
7月20日20时许,这场盛宴在新宁广场精彩亮相,前来共赴这场文化之约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在这里,大家既能沉醉于草原颂词的悠扬、花儿的高亢,也能流连于青稞产品的醇香、手工艺品的精巧,在文化传承与生活气息的交织中,触摸海北州最鲜活的灵魂。
活动现场,非遗展演无疑是最耀眼的焦点。海晏蒙古族民间颂词《草原颂》率先登场,铿锵有力的词句将人们带回了辽阔的草原;刚察藏族酒曲《尊老敬老》则以醇厚的旋律传递着民族美德;祁连阿柔逗曲《猜谜》曲调悠扬,让人仿佛看见骏马奔腾、羊群如云的盛景;回族宴席曲《白鹦哥》节奏明快,熟悉的旋律里浓浓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门源边麻掌眉户戏《乡风文明促发展》用生动演绎展现时代新风,门源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则以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海晏平弦《赞海北》更是以细腻的曲调,将海北州的风光与人文娓娓道来,让非遗的魅力在每一段旋律、每一句唱词中尽情绽放。
舞台之外,市集的烟火气同样令人沉醉。游客和市民在展演间隙穿梭于特色产品展位,青稞产品散发着高原谷物的清香,成为不少人心中的健康首选;真空包装的牦牛肉带着草原的绵厚,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蜂产品与沙棘原浆则以天然养生的特质吸引着注重健康的游客,每一口都是高原阳光与水土的馈赠。
“今天我和朋友来到河湟文化大集展销现场,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海北特优产品,准备买一些送给亲友,我还特意买了蜂蜜水尝尝。”来自西安的游客赵洋拧开一瓶蜂蜜水,轻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而不远处的手工艺品展位前更是人头攒动。刺绣作品色彩明艳,针脚间藏着民族纹样的密码;窝窝药枕散发着草药的清香,承载着传统养生智慧;骨雕与河湟剪纸则以精巧的技艺展现着匠人的巧思,或粗犷大气,或细腻灵动;还有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刺绣挂件、图案精美的剪纸作品,都成为游客带走“海北记忆”的绝佳选择。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让海北州的魅力变得可听、可看、可感、可带,早已超越“展演”与“展销”的范畴,成为一次让游客和市民深度触摸海北文化、感受地域风情的美好旅程。正如活动所传递的那样,海北的魅力不仅包括原子城红色文化的厚重、同宝山巅的壮美、岗什卡雪峰的冰洁、金银滩草原的辽阔,也存在在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非遗密码与充满生活气息的特色物产中,等待着更多人前来探寻与传承。(通讯员 刘永存 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