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质学堂”带你推开烯碳文明大门 周国辉:越是新科技、新产业,越要把科普挺在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2:02:00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活动现场。通讯员 王一宁 摄

它能上天,能入地,它也能做成面膜和袜子,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8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质学堂”在桐乡市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展开。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5年度浙江省科学企业家,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高超以《石墨烯:开启烯碳文明新时代》为题,深入解读石墨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前沿,重塑能源、电子、医疗等众多领域,揭示石墨烯的颠覆性潜力。

详情点击>>

点“石”成金,“烯”望无限,“新质学堂”带你推开烯碳文明的大门

从“黑金”到“万物”:石墨烯正从实验室悄然走入生活

既是浙大教授又是高烯科技创始人的高超,是名副其实的“科学企业家”。他在日前举行的新质学堂的演讲,生动描绘了一幅石墨烯技术从高深莫测的实验室走向广阔产业应用的未来图景。听同事说,高超的分享揭示了新材料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路径,很有启示意义。

我认识石墨烯、认识高超已有十余年时间。五年前去浙大高分子材料学院调研时专门了解过高超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去年去余杭良渚实地考察了高超正在孵化的石墨烯研发转化基地,前几天我还约高超聊了一次,主要了解石墨烯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和问题,听后甚是感慨。这样的科技企业和科学企业家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和“材料之王”,其超强、超导、超薄等特性早已在科学界闻名遐迩。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似乎总被困在论文和专利里,与普通人的生活隔着一层距离。报道中提到的“能上天、能入地、能做面膜和袜子”,恰恰是打破这层距离的关键——它点明了石墨烯技术正在完成的最关键一跃:从“万能”的潜力到“万用”的现实。

“上天入地”代表的是其对高端产业的颠覆性重塑,如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材料、新一代半导体等,这是国家争夺未来科技制高点的核心领域。

“面膜和袜子”则代表了其强大的普惠性和商业化能力。通过纤维形式融入日用消费品,不仅让公众能以可感知的方式体验前沿科技的魅力,更打通了“技术-产品-市场-利润-再研发”的良性循环,为更前沿的探索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和市场支持。

高超及其团队这十年多的实践探索,正是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合作在石墨烯这个新兴材料领域上打开一个通道。将高校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化主体进行转化,最终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创造新产业,这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颇有典型性的路径。那天我问高超辛不辛苦,他没有直接回答,却从他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到一种坚毅和坚定。新兴技术要变成新兴产业,个中的滋味和辛苦恐怕只有创业者自己清楚,不能为外人道。高超还是挺乐观的,说正在接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打开市场。他也提到了一些关切,我概括为三点:一是政府基金和社会创投资本应当关注新材料这个领域,这也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赛道、新产业,石墨烯产业中国目前是领先的,应当大力支持推进;二是现在各种新的科技赛道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石墨烯产业也不例外,需要正确识别;三是对新科技要加强科普宣传,科技企业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我说,越是新科技、新产业,越要把科普挺在前面,以鸣锣开道。他很赞成。

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突出的是要深化科教人一体改革,打通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这是需要一大批高超这样的开路先锋的。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曾说,案例就是路标。此言极是。我有个小小建议,我们的科技部门、经信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应当更多地深入了解和剖析高超这样的案例,不仅仅给予支持,更要通过解剖一个又一个麻雀,找到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路标”,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可能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下的功夫。

石墨烯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颠覆性技术,终将不再是新闻里的“概念”,而是会褪去神秘,化为一种温暖、坚固或高效的体验,“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期待一个由石墨烯等先进材料驱动的“烯碳文明新时代”加速到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