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单强报道 暑热未消,秋风已至,这段不冷不热的日子里,身体却悄悄亮起“红灯”。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感冒咳嗽缠上身、血压波动让人慌……夏秋交替时,这些常见的“季节病”总爱找上门。沈阳急救中心医生张衡结合临床经验,教大家用家常办法避开健康陷阱,舒舒服服迎接秋天。
数据显示,每年8-9月急性肠胃炎就诊量较平日激增40%以上。张衡解释,持续高温加速食物腐败、生冷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昼夜温差导致免疫力下降,构成肠胃问题三大诱因。患者常出现每日3次以上水样便、腹痛呕吐、低热乏力等症状,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因脱水引发危险。
预防需遵循“五原则”:保持饮食清洁,生熟食材严格分开;彻底煮熟食物,冰箱熟食需充分加热;避免过量食用冰镇食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适量补充益生菌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当昼夜温差超8℃,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显著攀升。初秋时节,普通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哮喘及支原体肺炎集中爆发,儿童出现刺激性干咳需高度警惕。
针对不同人群,张衡提出防护策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并规范用药;过敏体质者需关注花粉指数,高峰时段减少外出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在校学生要注意教室通风,避免接触患病同学;老年人需保持适度运动与均衡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发热超3天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研究表明,气温每降1℃,心梗发病率增加2%。夏秋温差变化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骤升。避免晨练过早,建议日出后1小时再外出;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时长不超15分钟;保持厕所温暖,如厕时避免用力过猛;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测血压,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胸痛、单侧肢体无力等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张衡提醒,顺应季节调整生活习惯是健康管理的关键,掌握科学防护知识,方能平稳度过这个健康“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