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一处精耕细作点的示范田,智能水稻插秧覆膜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据插秧机机手介绍,插秧机应用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只需设定好点位,将地膜和秧苗盘安装在机器上,一键启动机器,驾驶、覆膜、插秧、施肥等流程都可以同时完成。
“再生稻覆全生物降解膜可谓‘双向奔赴’,再生稻下秧早,地温较低,对秧苗生长不利,而覆膜恰好能有效提升地温,弥补了这一不足。”县农技中心粮油站副站长高业更说。
据悉,再生稻所覆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过生物技术转化生产的生物材料聚乳酸加工而成,它将在几个月后完成自己的使命,消失在土壤里。地膜中还含有高效有机肥黄腐酸,在降解后不但对土地无任何污染,还可以成为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绿色、高效有机肥,它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菌落,有助于农作物根茎叶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水稻田覆膜后,黑色的薄膜可以隔绝杂草生长所必需的阳光,有效阻止了各种杂草的生长,完全取消了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封闭灭草效果可达到95%以上,每亩地节约人工及农药成本在四五十元左右。”昊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法笑着说道。
到了夏季气温比较高,水稻田里覆膜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减少稻田反复灌溉,可实现节约灌水60%以上,可谓名副其实的“节水能手”。特别是在肥东江淮丘陵一些缺水地块,水稻田覆膜技术可有效应对水源不足等问题。此外,该种植模式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种植成本,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且农产品也是绿色、生态和有机的。
“在全生物降解膜的加持下,肥东再生稻精耕细作示范点力争头季稻亩产750公斤、再生季亩产250公斤以上,集成组装良种良法、集中展示高产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高业更说道。
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德兵表示,再生稻机插秧覆膜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有着积极的意义,覆膜插秧在增加水稻积温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水稻的分蘖,十分有利于发展再生稻种植,实现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据合肥市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站长戚传勇介绍,今年合肥市财政投入500万元资金,加强“四新”技术集成,建设“四新”技术集成示范区2万亩,对于“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机插秧”一体化作业补贴260元/亩左右。肥东县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对于再生稻播种也有200元/亩地补贴,即“再生稻+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机插秧”累计补贴可达460元/亩,大力促进再生稻高质量绿色发展。(李小刚 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