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90后执掌68亿资本:医药圈的“权力交接”正在发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47: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当68亿元的并购案与90后掌门人这两个标签碰撞,中国医药行业正迎来一场代际更替的无声革命。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操刀收购礼新医药的交易,不仅创下2025年创新药领域最大并购纪录,更撕开了行业迭代的一道裂缝——属于年轻世代的资本逻辑与产业视野,正在重塑医药江湖的权力格局。

01

闪电并购:两个月走完的资本捷径

这笔从启动到完成仅耗时两个月的交易,背后藏着精密的产业算计。2024年底中国生物制药以1.42亿元入股礼新医药时,看似寻常的财务投资实则埋下伏笔。当礼新医药的CCR8单抗LM-108在2025年接连斩获"突破性疗法"认定,这场预先布局的资本游戏便进入加速期。

5亿美元的净代价收购一家C轮公司,在一级市场退出难的当下显得格外刺眼。礼新医药从C轮29亿元估值跃升至68亿元并购价,溢价背后是谢其润团队对技术价值的精准判断。正如她在说明会上强调的,礼新医药双抗与ADC平台获得国际认可的稀缺性,构成了溢价的核心支撑。这种将技术壁垒转化为资本定价的能力,正是新一代管理者区别于传统实业家的关键特质。

02

90后掌门人的双重基因

1992年出生的谢其润身上,流淌着特殊的双重基因。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医药与金融复合教育背景,让她既能看懂LM-108的临床数据,又能算清5亿美元净收购的资本账。23岁接手中国生物制药时,外界质疑这位"含着金汤匙"的继承者能否驾驭这艘医药巨轮,但近年来的操作逐渐勾勒出她的行事逻辑:以资本为矛,以产业为盾。

半年前收购浩欧博的案例已显露锋芒。33.74元/股的收购价与如今130.25元/股的市场价,4倍涨幅的背后是对诊断赛道的前瞻性布局。而此次收购礼新医药,更凸显其构建"研发+商业化"闭环的野心——将礼新的早研能力嫁接至中国生物制药的临床资源,形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掌控。这种将金融思维注入产业运营的打法,正在改写医药行业的竞争规则。

03

退出困局中的破局样本

对礼新医药背后的投资方而言,这场并购堪称及时雨。启明创投、云锋基金等机构在创新药投资回报周期拉长的当下,终于等到了落袋为安的机会。从29亿元估值到68亿元并购价,资本增值的背后,是秦莹博士团队用6年时间构建的双抗与ADC技术壁垒。这种"研发能力→商业价值→资本退出"的正向循环,为深陷退出困境的一级市场提供了珍贵样本。

值得玩味的是交易时机的选择。礼新医药2025年上半年16.85亿元的净利润,以及与默沙东32.88亿美元的授权交易,构成了估值谈判的重要筹码。正如投资人所言,"下一期里程碑兑现概率高但未来仍有不确定性"的判断,折射出当下资本对确定性回报的迫切渴求。在IPO通道收窄的背景下,头部药企主导的并购正成为替代退出路径。

04

行业重构中的权力转移

这笔交易的深层意义,在于本土头部药企开始主导创新药领域的资源整合。过去由跨国巨头唱主角的并购市场,如今出现中国玩家的身影。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获得的不仅是礼新医药的技术平台,更是对肿瘤免疫等前沿领域的话语权掌控。这种从"跟随创新"到"主导整合"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谢其润与秦莹博士的同框亮相,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行业权力结构的代际更替。一位是掌控资本的90后掌门人,一位是深耕研发的科学家创业者,两者的结合暗合了创新药发展的核心逻辑: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当年轻一代管理者开始主导百亿级交易,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更灵活的资本运作,更是对行业生态的重新定义——在这个逻辑里,研发管线可以像金融资产一样被定价,技术平台能够按协同效应进行估值。

这场68亿元的并购,最终以"买方、卖方、投资人皆大欢喜"的结局落幕。但在皆大欢喜的表象下,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深层的变革:当90后管理者开始用新的资本逻辑重构医药产业,当本土企业取代跨国巨头成为创新整合的主角,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的,或许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并购,而是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在这场变革中,像谢其润这样兼具产业视野与资本思维的年轻一代,正逐渐站到舞台中央。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