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潘小飞
编者按: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我们走近四位年轻人,听一听他们的“新劳动者说”:他们耕耘的“田野”,往往是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兴之境;他们的职业大多充满科技含量,甚至有些神秘……
80后民警张怀才,研究虚拟货币的涉网犯罪资金分析专家,从细节处寻找蛛丝马迹,让资金流开口说话,曾为受害者追回千万元被骗钱款;
同样是80后的电气系统工程师包宇枫(化名),工作与载人飞行器相关,用技术和耐心,给用钢铁翅膀飞行的梦想保驾护航,开拓着“低空经济”应用的新场景;
刚年满30岁的吴骁宬,是一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在172亩的“数字沙盘”里,为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找茬”,是安全出行的隐形保护者;
90后动画导演裴佳燕,在AI洪流里,以像素与帧率为材料,用专业度和真感情,为儿童搭建一个治愈感的动漫世界。
这些耕耘在新兴领域的劳动者们,工具箱里不只有扳手和螺丝刀,还有代码、算法和无穷的想象力。但他们的付出同样扎实,传承的同样是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的劳动者精神:每一次分析、每一次校准、每一次测试和验证、每一点设计和打磨……这些“带电作业”的青年们,在技术迭代的浪潮里实践。
我们记录和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为展示科技发展的步伐,也是为了讲述更多新型劳动者如何成长,用专注与热情感应时代的脉搏,在变化中寻求有价值的人生。
穿上防晒衣,套上反光背心,在测试场上不时拿着对讲机沟通,这是吴骁宬的日常。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浙江德清人,曾就读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数据分析工作。
从小就对车感兴趣,小时候的玩具也都是车,平时还喜欢看赛车类的电影……2023年,吴骁宬转行成为一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
受访者供图
专门给汽车“找茬”
“转行一开始很难,对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储备方面有很大挑战,我花了挺长时间去适应、去学习。”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吴骁宬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政策文件、测试规程,还要熟悉测试的设备操作等等。
不过,这个1996年出生的大男孩喜欢挑战。目前,他就职的德清智能网联测试场,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既能满足单车智能测试,又能满足智能网联测试的封闭测试场。
极端天气、突发障碍、复杂路况等,在这里被浓缩成172亩的“数字沙盘”。
国内知名车企的算法,都在此经历严苛测试。
受访者供图
全年累计测试天数超200天,试场数超400次,合作车企数量20家左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露天石矿村,吴骁宬就在砂村村长大,童年的他常常蹲在矿渣堆上,看卡车碾过飞扬的尘土。
“在从小长大的地方工作,更有归属感。”吴骁宬说,这份职业是伴随着新事物产生的,团队里基本都是年轻人。“从事测试工作的共有10个人,大多都是90后,也有少量00后。”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专门给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在上路前找茬。我们会搭建一个测试场景,用于收集测试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航向角等各类信息,并将测试结果及数据给到车企,便于车企优化算法。” 吴骁宬说。
户外工作时间一天最多超12小时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就位列其中。
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对车联网认识比较浅,后面了解到车联网不仅是车跟车,还有车跟路、车跟人,车路云网图全部都可以进行交互。” 吴骁宬的工作日常就是通过一轮轮的测试和数据分析,让车辆更智能,行驶更安全。
一年多以来,在太阳的炙烤下,吴骁宬黑了不少。从事这一行需要吃苦耐劳。工作性质原因,他们长期在户外工作,基本都是男性为主。
他印象里最长的一次测试户外工作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测试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场景都是露天的,对于光照强度、水平能见度、风力大小等均有要求,如果是下雨天就无法进行。”
谈起工作和自动驾驶,吴骁宬变得滔滔不绝。
“逻辑思维能力和细心也很重要,测试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突发情况,需要排查这些问题到底错在哪里。” 吴骁宬说,对车辆进行测试的时候,场景搭建以及一些功能的配置步骤比较多,如果其中一步出错,结果就会不一样。
经过他和团队测试的车辆上市后,吴骁宬有一种隐隐的自豪。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吴骁宬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这一身份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这份工作让我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