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我即将进入安徽大学学习,希望爷爷在天之灵能感受到这份喜悦。”安徽无为女孩王缘圆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农村,从小被爷爷奶奶照顾,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对她疼爱有加,希望她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
为了养家糊口,王缘圆的爸爸多年来一直外出打工,但收入微薄。而王缘圆的妈妈坚信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从数年前坚持陪读至今,一边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一边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多年来,王缘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在物质方面没提过要求,高中时期基本上都是穿校服,甚至一双鞋穿了三年。
2023年,爷爷突发疾病去世,当时正在学校上课的王缘圆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今年夏天,这个18岁女孩以高考596分的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终于没有辜负爷爷期望。
家境贫寒,爷爷埋下“出人头地”的种子
王缘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又瘦又高,见到人会露出礼貌性的微笑,说起话来简短有力。深入交流后记者发现,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始终有家人的疼爱相伴。其中,爷爷和妈妈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缘圆的老家位于无为市与庐江县交界处的一个村子里,那里被低山丘陵环绕,距离最近的乡镇也有近10公里的路程,一口老井、十几只鸡鸭以及王缘圆爷爷留下的几间房屋,便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
爸妈在王缘圆很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王缘圆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时常给她买好吃的和好玩的,对她疼爱有加。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经常把布满老茧的双手展示给孙女看,告诉她要好好学习,将来不要再像他们那辈人那么辛苦,在王缘圆心里埋下了出人头地的种子。
妈妈陪读,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家里客厅的墙上会贴满各种奖状,王缘圆也不例外。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她考了年级第一名,这让妈妈伍女士看到了希望,于是在王缘圆即将升入小学五年级时,伍女士特意把她送到市区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就读,“我们一家都是农民,那时候就觉得‘只有读书才是她的出路’。”同时,伍女士放弃打工,开始了“陪读妈妈”的生活。
自身的不懈努力加上妈妈的悉心照顾,进入初中后的王缘圆成绩稳定在班级前5名,三年后,她以686分的中考成绩被百年老校无为中学录取。然而,进入高手如云的重点高中后,王缘圆状态有所下滑,成绩排在年级50多名。
2023年冬天,爷爷突发疾病去世,因上课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的王缘圆十分懊悔,她坐在教室里眼前浮现爷爷的身影、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爷爷的谆谆教诲也在她的耳畔回响。从那时起,王缘圆考上重点大学的决心更加坚定。
高中时期的王缘圆时常学习到深夜。
“早晨起床和中午吃饭后,雷打不动地练习英语听力;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数学不厌其烦地追着老师请教。”王缘圆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进入高三后她的成绩稳定在了年级前15名。今年夏天,她在数学发挥失常的情况下,以高考历史类596分的总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
自律懂事,高中时期一双鞋穿三年
“在工地上干活确实很辛苦,但是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王缘圆的爸爸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几年前就去外地打工,有时候一天只能挣80块钱,现在他仍在工地打工,工资仅够支撑家庭最基本花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被社会淘汰,2021年,已经40多岁的王先生通过自学考上了上海开放大学,在修完专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2024年成功拿到该校毕业证书。这无形中也为两个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跟大多数陪读妈妈一样,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这很轻松,实际上其中的心酸只能自己体会。”说起这些,伍女士忍不住哽咽,每天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会帮人做一些手工活,每月挣几百块钱补贴家用。除了女儿王缘圆外,她还要照顾正在上高中的儿子和身患多种慢性病的婆婆,她始终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担忧。
王缘圆把即将前往安徽大学上学的消息告诉在老家的奶奶。
而女儿的自律和懂事让伍女士颇感欣慰,“她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在物质方面从没提过要求,高中时期基本上都是穿校服,一双鞋更是穿了三年,对于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和她爸爸都非常骄傲,希望她进入大学不忘初心、再接再厉,我们会全力支持她完成学业。”
心仪法学,希望成为律师为弱者伸张正义
为了方便儿女上学,伍女士在无为中学附近的老旧小区租房陪读。记者在现场看到,那里道路狭窄,有不少房屋为村民自建,与屋外乱糟糟的环境不同的是,伍女士“家”中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面积虽小却十分温馨。
王缘圆和妈妈、弟弟一起租住在无为中学附近的老旧小区。
“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王缘圆说,虽然她被金融学专业录取,但她更心仪安徽大学的法学专业。她很早就有当律师的想法,她觉得用法律帮助弱势群体会让人很有成就感。
而她之所以选择报考安徽大学,也是因为该校的法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评级省内稳居第一。此外,她还了解到,安徽大学学生转专业至法学院的限制条件相对较少。未来,她将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大皖新闻记者 殷志强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