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胖东来
8月14日,据媒体报道,于东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胖东来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并表示“这也是对刑释群体真诚分享的进入社会的幸福生活方式方法的智慧”。于东来配文称:“因为爱,世界会越来越美好!相信这是这个群体在胖东来工作后未来的样子!这也适合各个行业追求美好的人们运用!”
众所周知,大多刑满释放人员,虽然人走出了牢狱,但心灵依然困在过去,难以逃出精神的囚笼。既然是心病,还得心药来医。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生活,感受现实世界美好,而非歧视与冷漠,这便是疗愈人心之道,这便是最好的心药。实现这一点,离不开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用真情去拥抱和融化他们。胖东来招聘刑释群体以及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面试题,底色和追求也正在于此。
面试题内容包括“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对未来的规划”三大部分。这些题目里有提醒、有告诫,也有指引,无论是“坚定放下过往,踏实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急功近利,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要”,还是“不自卑自暴自弃,拒绝狱友作恶诱惑”“规划自己喜欢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哲理,也透着一份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的真心实意。这哪是什么面试题,明明是一堂“找寻失去的自我”的心灵课程,也让“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得以具象化。
胖东来这样的探索实践,是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也不乏多重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首先,主动拥抱犯过错的人,是给犯错者一次匡救弥缝的机会,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同时也是社会包容气度和文明水平的现实彰显。其次,让刑释群体更好融入社会,避免再次坠入深渊,也有助于消除社会的动态内在矛盾和风险隐患,这也与“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帮扶刑满释放人员”的“枫桥经验”不谋而合,是精细化、人本化社会治理的体现。承受刑罚者,已经付出了法律上应有的代价,在他们走出监狱后,如果社会系统仍然刻意歧视他们,处处设置不合理不必要的障碍,这恰恰给自己制造隐患,放大社会风险系数。
再者,也向全社会传递着“坚定向善,拥抱美好,什么时候都不晚”的正向价值观,一定程度能扭转社会相关刻板成见,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个真正的高级文明社会,光有惩戒犯罪的法律还不够,也要有止恶向善、治愈人心的能力与智慧。拥抱刑释群体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其接受社会再教育过程,主打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信,社会的帮助善意,不会白费。
面对刑释群体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有疑虑和担心也很正常,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这样做就一定没有风险,且不会出事。但不能因为担心“万一”的出现,就畏手畏脚不去做正确的事。
刑释群体回归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难题,不能光靠某个人、某个企业,需要的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我们乐见企业成为治理的重要一环,但同时司法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社会医疗机构的保驾护航也不能少。在这方面,胖东来打了个样,带了个好头,虽然具体效果还有待社会检验,但其所发挥的导向价值和激励效应,已不容小觑。所有努力终得到这样的回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