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5·18”惠州博物馆获捐赠文物106件 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18:00    

  大批民间珍藏归馆、《惠州市博物馆成立45周年历史纪略》首发、重磅嘉宾带来主题演讲“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如何拥抱未来?”……5月18日上午,惠州市博物馆热闹非常。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暨惠州市博物馆成立45周年之际,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指导,惠州市博物馆主办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活动通过文物捐赠、特展发布、主题演讲等形式,探讨博物馆在时代变迁中的使命与担当。

  当日,活动吸引1.2万人次参与,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0%,“惠州博物馆”热度较日常飙升2倍。

  热心市民捐赠文物106件

  上午9时30分,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首批环节聚焦文物捐赠,活动现场,惠州市文物收藏家协会、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及4名热心市民集体捐赠文物106件,涵盖陶瓷、书画、文献等多个门类。

活动现场。

  这座城市的文博事业,正因无数市民的无私奉献而愈显厚重:东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张旋捐赠的一批陶瓷实物,达30多种含各地窑址标本300余件,为惠州市博物馆筹建基本陶瓷标本库打下基础;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民间收藏爱好者潘高耸先生无偿捐赠的15件质量和艺术欣赏、收藏研究价值比较高的古代陶瓷文物,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博物馆近年来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文懿先生捐赠的136块马拉松赛事奖牌,也让惠州市博物馆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地级市国有博物收藏最多马拉松赛事奖牌的博物馆之一……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活化石’。”捐赠代表潘高耸说,“让私人珍藏回归公共殿堂,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

  《惠州市博物馆成立45周年历史纪略》首发

  “1980年,我们在木板隔出的库房里开始守护第一件文物;今天,博物馆已成为年均服务百万人次的城市会客厅。”惠州市博物馆馆长钟雪平在发布《惠州市博物馆成立45周年历史纪略》一书时感慨道。

  45年间,博物馆完成了从西湖畔旧屋到东江岸现代馆舍的跨越。四十五年来,惠州市博物馆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构建了“展览+教育+文创”的立体化传承体系。

  在文物保护方面,通过横岭山墓葬群、梅花墩窑址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实证了东江流域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为研究岭南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展览策划上,以惠州出土文物为依托,运用场景复原、油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惠州的历史文化魅力。

  在文化传播领域,同时依托惠州博物馆下属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及东江民俗文物馆、宾兴馆、朝京门等五大主题场馆,每年举办高质量临时展览、教育活动等,年均惠及观众超100万人次,真正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惠州博物馆以文物为纽带,搭建起跨区域的文化交流平台,以“东坡文化”“海丝文物”等主题展览走向全国。2023年更是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博物馆。

互动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加。

  “四十五年,是时间的刻度,更是精神的标尺。这本博物馆的大事记,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钟雪平表示,惠州市博物馆将以传承地方历史的文化自觉,继续守护文明、传承记忆、启迪未来,让东江之畔的这颗 “历史之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精彩活动吸引市民驻足参与

  启动仪式后,现场活动丰富多彩:“南粤鉴真公益行:省文物鉴定专家现场免费鉴宝”邀省专家现场免费鉴藏,揭秘文物背后的故事;“香道雅集”带领市民走进香的世界,感受千年暗香浮动;非遗手工体验坊陶艺与广绣亲子课,让指尖艺术代代相传;“穿越千年·寻找历史之印”惠州市博物馆寻宝活动以趣味打卡解锁文物历史密码。互动活动参与人数突破5000人次,其中免费鉴宝活动服务市民100余人次,鉴定藏品100余件;非遗体验课程场场爆满,累计开设500场次;寻宝活动吸引百余名青少年参与,有效提升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专家免费鉴宝。

  此外,还有三大展览不得不看。《醒·狮——岭南醒狮文化展》溯源非遗活力,生动诠释醒狮民俗的历史脉络与表演魅力;《东方绝色·青——惠州市博物馆藏百件文物系列展》精选百件馆藏青瓷,展现古代工艺的东方美学巅峰;《侨心归处即是乡——廖坤贤女士中国画作品展》呈现旅外画家廖坤贤女士的佳作,以水墨丹青勾勒侨乡故土情深。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何以惠州”的动人答案。三大展览累计接待观众超过5万人次,收到观众留言300余条。接下来,三大展览还将持续数月,市民可前往免费观看。

  文图:惠报全媒体记者龚妍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