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层建筑,就不得不提他的鼻祖:美国了。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渔利者,美国早在十九世纪就通过向交战各方兜售军火赚得盆满钵满。美国是一个后起之秀,之前的霸主英国衰落之后,美国自然而然的填补了真空,稳坐第一把交椅。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上领先的科技和创新精神让他需要通过一个外人看的见形象来对外展示,于是摩天大楼作为实力和科技的象征在美国应运而生。一九三零年五月,克莱斯勒大厦在美国纽约竣工。
克莱斯勒大厦
摩天大楼的建设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超的建筑科技作支撑,这在战后世界各国来说难于登天,而美国做到了。这可以说也是当时美国的面子工程,世界各国也算默认了美国的超强地位。不服?你也建他个两三百米的高楼让大家看看啊!是吧。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时至今日,高层超高层建筑早已不是企业财团的专利,五六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也早已经延伸到住宅行业。像一个小小的五线城市现在的住宅都是二三十层起步,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更不用说了,七八十层也不鲜见。
话说回来,高层建筑究竟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高层有高层的优势。首先,成本更低。高层建筑占地少,利用率高。同样的占地面积,高层建筑承载力更强,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同样的占地面积,三十层的两梯四户比十五层的两梯四户多了一倍的人口承载量,变相的集约了资源,也节省了开发成本。节省出来的土地可以加大绿化面积,优化环境,布置健身娱乐器材,提高居住体验。地方宽敞,人均享受的资源相对更多,也减少了矛盾冲突。比如停车,车位充足就不会出现互相争抢的问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其次,采光更好。冬天一束暖阳照进房间,那叫一个舒服!低层房子由于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的遮挡,光线要差了很多,有的房间甚至白天还要开灯。在阴暗的环境里,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压抑,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其三,视野开阔,通风更好。想象一下,你住在五十层的房子,周围的房子都比你矮,整个城市都在你的脚下,白天车水马龙,夜晚万家灯火,是不是有一种居高临下,世界在我眼中的优越感?高层房子的通风更好,夏天也更凉爽。房子楼层越高,空气流通越好,夏天地面聚集的热气也难以到达高空,所以高层夏天更凉快。
此外,高层住宅看起来更上档次,更气派,能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
说完了优点,那缺点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其一,高层建筑在建设期间是降低了成本,但在后期维护增加了成本。像环境卫生方面需要更多的人来打扫,住的人多垃圾自然随之增多。还有电梯使用频率更高,上上下下,长期满负荷运转,故障也会增加。遇到故障或停电,要是夏天困在电梯里,难受加恐惧,那是末日一般的存在。倘若有急事再遇上上下班高峰期,等一分钟就像等一年。楼层矮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跑楼梯!
其二,停水了会很麻烦。低层住户无需二次增压,靠管道的自然压力也能放一点水出来,高层就别想了。如果事先没有储存足够的水,你就勤快点,多锻炼锻炼。
其三,高层火灾逃生更困难。火灾发生,住二三十层和住五六层的生存几率是不能划等号的。火往上烧,如果火灾发生在十层,十层以上都会受到波及,而十层以下基本无大碍,逃生也容易很多,高层比低层的救援难度也会成倍数增加。这两天南京的火灾就是无比惨痛的教训。
所以国家建筑限高权衡了利弊,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