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这说明当时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到了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就展有一组汉代玉葬器具,今天的节目一起去看看。
解说一:
葬玉,指专为殓尸或保存尸体所用的玉器,而不是指墓中陪葬的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玄璧和镶玉棺等。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讲解员 马伟
从玉器发展史来说,汉代是承前启后,在这一时期,根据玉器的使用种类大致可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品和工艺品,其中丧葬用玉量最多,不同于装饰品和工艺品,它是专门保存尸体的,在选材上比较粗糙,刀工简洁,从抽象变为了写实,大量采用圆雕、高浮雕、透雕及线刻的技法。
解说二:
汉代的葬玉文化达到巅峰,甚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葬玉制度。在后代考古出土的汉朝王墓中,玉的痕迹几乎随处可见。汉朝人以玉作为精神寄托,也作为划分社会地位和阶层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讲解员 马伟
在玉文化中,敛玉文化极为重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以玉敛葬习俗,经过夏商周的完善,到秦汉达到顶峰,秦汉事情人们认为人去世之后,用金玉陪葬可保尸身不腐,所以在墓葬中发现大量陪葬用玉。
解说三:
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这就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讲解员 马伟
在汉代丧葬用玉有玉含、玉塞、玉枕、玉衣等,玉含是指口含,放在死者口中,古人认为,将金玉放入死者口中可保尸身不腐,而玉含多为蝉的形象,因为蝉的生命循环复生的过程。
解说四:
玉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寓意是希望通过玉石的坚硬与美丽来保护死者的肉体,使其能够千年不腐。同时,猪在古代也被视为财富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讲解员 马伟
玉握也叫握玉是握在死者手中的玉器,当时人们认为人去世之后不能空手,所以把代表权力和财富的玉器放在死者口中,而以猪的形象出现也是希望死者能在另一个世界富足。通过玉器的广泛应用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以玉来敛葬不仅表现出生者对死者的缅怀,更能体现当时人们对于死后未知世界的敬畏。
解说五:
汉代葬玉文化的流行与当时社会从上到下的厚葬成风息息相关,在我国的丧葬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空前绝后的丰富葬玉形式,为后世了解汉代的丧葬文化、社会思想、统治秩序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物依据。
编辑: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