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18日电(记者任玮)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获悉,宁夏坚持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聚焦节水增效目标,全面深化用水权改革,通过确权、定价、赋能、入市,让水资源“有户口”、能增值、变“资产”、成“商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
宁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是宁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宁夏逐步完成省级全域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实现“总量管控、定额分配、适宜单元、管理到户”。农业领域逐村、逐户核定灌溉面积,确权到最适宜计量单元;工业领域依据定额标准和生产规模确权到户,颁发用水权证,奠定产权基础。
通过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到县、用途管控、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宁夏实现用水总量精准管控。自用水权改革以来,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8%。
同时,宁夏用水结构显著优化,用水效益不断提高。近五年全区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高效节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60%,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向工业转换水量2.59亿立方米,全区51%工业门类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下降。
聚焦水资源入市交易,宁夏出台用水权价值基准,按照水源、用途建立水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并出台用水权交易规则、收储交易办法等制度,打通市县间、灌域间、行业间、用户间交易渠道,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464笔,交易水量2.88亿立方米。
此外,宁夏打通金融资源与水资源连接渠道,赋予用水权融资功能,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换。截至目前,全区35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62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