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两新”“两重”政策传导之下,2025年城投开启项目建设潮。而与以往寻求发债的融资形式不同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这3种资金正成为城投谋划项目的主流资金。据统计,上述3类资金规模可达5.2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城投公司也在争取上述资金来谋划大项目。前不久,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城发”)通过水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3210万元。唐山城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笔资金将实现唐山市6座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设备更新。
此外,天津、杭州、福州等地亦有城投公司在争取支持性资金。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城投公司应该重点关注资金的申报要点,加强资金申报和使用效率,继而提升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项目资金创新高
“以往我们的思路停留在怎样通过发债来实现新的融资,不过,随着化债任务加剧,还通过以往的发债模式拿资金,只会让自身的债务压力更大。目前,我们正在转化思路,即用好政策性资金,因为政策性资金本身就是支持项目的资金。”谈及眼下的融资思路,河北一家城投公司融资部门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对于支持项目资金规模,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8000亿元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350亿元,比上年多350亿元,同比增幅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外,新增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化债,剩余资金(约3.6亿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从上述3类资金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的规模折算,资金总规模近5.2万亿元。
而面对庞大的资金规模,眼下,多家城投平台也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性资金。唐山城发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加大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国债的相关政策,我们以排水公司为主体积极谋划申报超长期国债项目。经过多轮筛选和精心筹备,水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超长期国债批复,获批资金3210万元,占总投资金额的50%,成为全市唯一取得超长期国债资金的国资国企。超长期国债资金将对6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
采访中,东部省份一位城投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申报超长期国债要做好前期工作,既包括项目层面,又包括材料准备层面。所以,积极申报超长期国债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项目申报内容。申报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评估,然后要评估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负债率要控制在70%以下。同时,要确保资金投入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好项目进度不超过60%。”
在多位地方政府人士看来,吃透政策才能用好政策。一位从事地方产业园区规划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传统的产业园区基本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展示中心、道路施工等方面展开,但是随着多部委于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在规划农村类产业园区时,有意增加了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并将项目整体打造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专项债资金支持。从2025年新发行专项债的披露情况看,不少地方在筹划产业园区相关项目时,会有意识地将园区定位与新兴产业、数智化、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冷链物流等政策支持热点相贴合,以提升项目的获批概率。”
量入为出用好资金
中证鹏元高级研发董事袁荃荃向记者表示:“在支持领域、项目要求、资金性质、申报要求、适用区域等方面,3类项目支持性资金存在明显差异。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倾向于支持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补短板’;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倾向于支持‘两重’‘两新’;专项债券更倾向于支持交通、能源、环保、民生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袁荃荃表示,不同地方还可根据风险、资质的不同选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均不需要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对高债务风险区域更为友好。专项债则更偏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偿还责任,因此更加适合财政债务状况相对较好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3类资金所支持的项目都要求必须形成实物工作量,但专项债特别要求项目具备清晰的市场化逻辑,具体是指项目能够产生持续稳定、反映为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的现金流,且现金流能够覆盖专项债本息并超出一定倍数。”
值得注意的是,专项债的使用也随着政策发布不断完善。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专项债“负面清单”管理情形,禁止投向完全无收益的项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楼堂馆所、过度化景观提升等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保障性住房和土地储备以外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及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同时重申专项债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养老金及支付单位运行经费、债务利息等;除以上明文禁止的情形外,其他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资金。
记者注意到,随着支持性资金使用规模加大,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管好”“用好”资金。前不久,天津市东丽区对超长期国债资金,包括7个“两重”、6个“两新”资金进行管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多措并举将审计监督传导至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的末端,对项目进程和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
袁荃荃建议,面对支持性资金,各地在谋划项目时,首先应理性看待“上大项目”,不应从主观上误解政策对大项目的态度;其次应聚焦项目质量,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提升项目效益水平;最后还应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项目目标、整合内外部资源、探索创新盈利模式等方式,将分散的、缺乏竞争力的小项目打造成聚合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项目,进而在项目申报中提高胜率、获得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