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发现很多景区有了新变化。现在国内许多景点都开始实行“一票游多日”的制度,即购买一张门票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多次到景区内游玩,打破了传统门票“仅当日有效”的惯例,满足了人们深度游玩的需求。(光明网5月4日)
长期以来,门票是很多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有调研数据显示,部分有名景区门票收入占比高达60%~80%,尤其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类景区,因资源稀缺性和高知名度,门票收入占比长期居高不下。不过,价格奇高的门票,也无形之中挡住了不少游客的出游脚步,许多游客不得不望“价”兴叹、望“景”兴叹。
可喜的是,近年来各地不少景区为提升旅游消费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纷纷推出各种门票优惠政策,比如,“半价门票制”或“免门票制”,这些门票优惠政策让更多游客有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出游行动。
今年“五一”假期,多地景区推出“一票游多日”门票改革,显然,这也是一种门票优惠政策。比如,广西127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票三日使用制”,江西庐山景区推出了“1票管7天”,这些景区门票改革的好做法,无疑激发了乘数效应。
一方面,有了“一票游多日”的门票改革,那些既有时间又有闲钱的游客就可在景区里实现深度游览,游客既不再受限于门票“仅当日有效”的不足和遗憾,又不再像以前一样“特种兵”似的赶时间、赶节点,完全可以沉浸式体验景区的新场景新业态。
另一方面,有了“一票游多日”的门票改革,也能增加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带动景区内餐饮、住宿、交通、文创产品等二次消费,提升景区综合收益,让景区从“门票经济”向多元化“链式经济”转型。以广西黄姚古镇景区为例,游客在景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从4小时延长至10小时,带动了当地食宿消费增长20%。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一票游多日”的门票改革,于景区自身而言,这也是一种自我加分,不仅让景区树立了好形象,也赢得了好口碑。
当然,景区推行“一票游多日”门票改革,不能仅仅停留于门票制度的调整上,还需在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方面做足功课,比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简化门票核验程序、提高检票效率、培育精品线路等方面发力,与此同时,也要对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土特产品、旅游商品等进行持续创新。如此,才能提升消费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从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
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