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主场活动上,省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类博物馆名录,33家单位正式纳入培育库,其中阜阳市有7家单位入选。
这7家单位分别为:界首市3家,包括界首市存世艺术馆、木版年画展览馆、金裕酒庄酒文化博物馆;太和县3家,包括太和县档案馆、太和县赵集乡民艺博物馆、太和县马集发艺博物馆;颍上县1家,皖淮农耕文化收藏馆。
学生在皖淮农耕文化收藏馆参观(资料图)
界首市存世艺术馆位于界首西城明珠公园内,占地面积40亩,展厅面积12000平方米。馆内设有陶艺馆、雕塑馆、书画馆和珍品陈列馆,藏品总量达3000余件(套)。界首木版年画展览馆坐落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吕宋社区,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保护与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80平方米。该馆设有历史与自然、科技与艺术、学习与制作等专题展区,馆藏实物作品120余件(套)。金裕酒庄酒文化博物馆位于界首市东城科技园,由安徽省金裕皖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21年4月开放,是集非遗传承、文化展示、教育推广、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太和县档案馆位于文明路与椿樱大道交叉口的太和文化中心,现存档案184个全宗,共计133万卷(件)。太和县赵集乡民艺博物馆设在赵集乡综合文化站内,除设有常规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展厅等功能区外,还特别设立了党史馆和民艺馆,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太和县马集发艺博物馆则立足当地悠久的毛发产业历史,从文化视角推广发制品产业,有效提升了太和县在全国发制品行业中的影响力。
皖淮农耕文化收藏馆位于颍上县管仲老街,占地面积458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馆内设有上下两层展室,收藏各类展品2000余件,主要分为四大类:江淮地区传统农具、日常生活用具、历史文献资料及沿淮地区陶器瓷器。其中,谢桥济河闸东南面出土的“黄老墩”陶片和黄桥小集村瓦罐集的陶制器皿尤为珍贵。
目前,我市省级“类博物馆”总数已达10家。2024年首批入选的“类博物馆”包括界首大黄镇竹编艺术馆、界首彩陶博物馆和泉阳镇农耕馆。
据介绍,“类博物馆”是指具备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包括厂史馆、校史馆、村史馆等。“纳入培育库后,我们将对这些机构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育,帮助他们完善条件。达到相关要求后,就可以正式申报博物馆了。”市文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